我们说中国的商业演出市场还处于青春期,敏感、脆弱、起伏不定,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引发行业动荡。无论是整个宏观市场,还是细分的微观市场,都有这个特点。在各个细分市场,较近几年的演变就如过山车,此起彼伏,潮涨潮落,今年还是高歌猛进,明年就可能溃不成军。
今年4月份,道略演艺产业研究中心发布了《2014演出细分市场发展态势》,从中可以看出2014年演出细分市场的特点就是“两微增、两猛增、两下跌”,即话剧和舞蹈市场小幅微增,儿童剧和旅游演出市场大幅猛增,音乐剧和戏曲市场出现下跌。
话剧和舞蹈
小幅增长 原创不足
2014年全国话剧演出消费平稳增长,票房达到7.61亿元,增速明显放缓,市场开始步入理性消费,观众数量和演出收入增长都不到3%。北京和上海话剧演出市场发展相对成熟,消费群体比较稳定,再加上梯队化的创作机构,在国内话剧市场保持龙头地位,演出场次占全国市场的60%。
话剧商业化势头渐猛,北京、上海的演出机构已经开始向外拓展。大剧场话剧票房达到6亿元,实现演出场次、观众、票房同步增长。随着二三线城市演出消费迅速崛起,北京、上海等地实力较强的民营话剧机构逐步向外拓展。其中开心麻花、李伯南导演工作室、孟京辉戏剧工作室的表现比较抢眼。一些品牌剧目强化了“巡演+驻演”模式,连续数年演出并不断改进,逐渐成为具有票房号召力的精品。
另一方面,全国新创话剧数量下降,原创后劲不足。2014年全国话剧新创剧目368部,同比下降8.2%。实验性小剧场话剧减少,新创剧目数量下降21%,演出场次、观众数量和票房收入也出现小幅下滑。
话剧的青年导演群体出现断层,话剧市场发展后劲不足。目前的话剧市场中,资深导演的作品具有强大号召力,而青年导演人才匮乏,新创优秀剧目数量较少,市场认可度有限,影响话剧市场后续发展。
2014年全国舞蹈演出总票房2.6亿元,实现票房和观众双增长。2013年舞蹈观众出现大幅下滑,国内很多演出团体、场馆加大了观众培育的力度,推出了很多普及性、惠民性演出,舞蹈观众数量小幅增长,增幅为5%,达到152万人次。
在舞蹈演出市场上,芭蕾舞和民族舞较受欢迎,市场份额达到71%。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经典剧目巡演,推动了舞蹈市场回升。这些剧目有《天鹅湖》《大河之舞》《红色娘子军》《云南映象》等。
和话剧市场一样,舞蹈也存在新创剧目乏力,原创不足的问题。整个舞蹈市场新的品牌剧目缺乏,仍然依靠经典剧目维持,对舞蹈市场长远发展不利。
儿童剧和旅游演出
大幅猛增 资本进入
2014年全国儿童剧演出首次突破一万场,达到10377场,同比增长37%。票房达到3.26亿元,同比增长24%。儿童剧观众年增百万,达到480万,同比增长25%。儿童剧演出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文化消费形式越来越受到亲子家庭的欢迎,观众数量仅次于话剧,随着儿童消费群体的快速扩张,未来有可能赶超话剧。
2014年全国儿童剧上演的剧目数量是734部,同比增长88.7%。儿童剧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再加上专业儿童剧演出机构表现活跃,业外机构大量涌入,2014年上演的儿童剧剧目数量较2013年的389部增加345部,剧目数量几乎翻倍。
在700多部上演剧目中,新创剧目达126部,同比增长180%。随着动漫游戏的快速发展,再加上新媒体技术的普及,儿童剧素材改编增多且逐渐向细分化发展,其中尤以改编自经典童话的儿童剧剧目数量为较多,占比高达62%。
全国74%的演出场次集中在11家演出团体,儿童剧市场正向品牌化和专业化发展。中国木偶剧院、北京丑小鸭卡通艺术团、小橙堡儿童艺术团等制作机构开始形成自己的品牌,正加速向全国市场拓展。
目前儿童剧市场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现象就是业外机构的大量涌入,它们为儿童剧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由于儿童剧制作成本较低,单场投资回本较快,一些有实力的票务公司、投资机构、话剧团体、杂技团等非专业儿童剧机构,也纷纷加入儿童剧的创作和演出行列,促进了市场的繁荣。
2014年旅游演出市场的井喷式增长令人颇感意外,在2013年票房下滑14.8%的情况下,2014年票房竟然上涨了19.9%,达到27.1亿元。观众为3591万人次,同比增长28.8%。
旅游演出市场的这种大幅度增长,应该归功于宋城演艺。宋城演艺在市场上一家独大,业绩增长占市场增量的53%以上。2014年宋城演艺成功在三亚、丽江、九寨沟等地实现异地复制,“千古情”系列收入6.1亿元,占全国旅游演出总票房的23%。
2014年新增旅游演出36台,投资总额超过60亿元,单体项目投资总额超过亿元的就有10余台。其中《汉秀》的投资总额高达25亿元。
旅游演出市场进入者越来越多,一些机构逐步进行旅行社、旅游衍生品等领域的纵向整合。2014年万达旅业继续强势收购7家旅行社,山水盛典公司与国旅联合股份开展战略合作,为大型旅游演出储备客源。一些有实力的机构开始向上下游领域延伸,形成涵盖住宿、旅行、旅游演出、旅游购物等业务的纵向产业链。
音乐剧和戏曲
出现下跌 市场尚需培育
2014年由于具有高质量、高人气的经典大型音乐剧演出减少,国内音乐剧票房受到较大影响。全年音乐剧票房仅为1.57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3%,结束了连续两年增长的局面。观众人次下降到87.15万,同比下降15%,甚至低于舞蹈及传统戏曲。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主要是由于国内音乐剧缺少培育市场的环境和模式。优秀的话剧机构已经建立了较为成熟的观众培育机制,如北京人艺和“国话”,采取“优质剧目+明星”的方式吸引观众;国外的大型娱乐集团,借助丰富的明星资源打造明星制音乐剧。而国内音乐剧还未形成固定的观众培育机制。可喜的是,目前已经出现票房1000万左右的原创音乐剧剧目,部分领先创作团体的原创音乐剧剧目已经形成品牌,具备短期驻场演出的条件。
2014年戏曲商业演出票房跌至1.51亿元,同比下滑5%。由于传统戏曲大多依靠政府扶持,市场化能力较弱,多数演出属于公益性质,所以即使演出场次增长高达30%,票房还是下跌了5%。
从观众人数来看,2014年戏曲观众人数为221万,与往年基本持平。近年来,人们娱乐方式呈多元化,传统戏曲年轻观众断层,老年观众人群逐步流失,观众培育效果甚微。演出场次近30%的增长率,观众人数仅仅持平,说明市场仍需长期培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