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国演出市场总经济规模与2012年同项指标相比下降9.0%,其中,票房收入为131.08亿元,同比下降2.9%,而来自政府补贴、广告赞助、衍生产品、主体配套设施及其他服务性收入同比下降9.6%。”
近期,由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编写的《2013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引发各方极大关注。由于近几年我国商业演出一直保持着8%至10%的稳定增长速度,2013年出现的下滑,在近十年来尚属首次。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国内演出市场在持续多年繁荣后,已经开始进入转型阵痛期。
豪华晚会受限倒逼市场转型
“2013年中国演出市场呈现出的较大特点就是豪华晚会受限。”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会长李牧这样分析。
报告分析指出,2013年各地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中宣部等五部委发布的《关于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的通知》等政策,政府举办演出、演出要价虚高以及演出舞美搭建攀比等行业奢靡之风得到有效遏制。“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办晚会,要求明星也参加,工作人员会不惜代价地将这些明星请来,由于对演出行情不了解,明星们的身价在地方晚会的热捧下迅速膨胀。”资深演出商刘先生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坦言,明星身价的迅速飙高,使得晚会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只能降低其他方面的成本来委曲求全。“而当巨额晚会费用使财政无力承担时,就会转嫁给当地的企业,并且违规许下一些好处。”刘先生透露,为了“背靠国企大树好乘凉”,一些演出公司甚至会通过账目虚开、返还回扣等公关手段拉拢相关负责人,“比如演员A的出场费是70万元,可能实际成交价格是140万元。”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在政府主导模式下,一些演出公司只要拥有众多明星资源,复制《同一首歌》的演出模式,随便弄一个“明星拼盘”就能“一招鲜,吃遍天”。随之而来的是,演出公司之所以不愿意去创新,完全是没有动力去创新以迎合市场的需要。据业内人士透露,在演出市场较辉煌的时候,《同一首歌》每场的演出费达到800万元,全部由地方政府和企业支付。所以,演出商们深知要想赚钱,不必考虑如何创新内容和形式,而只需抓住政府和国企就“万事俱备”。据一些演出商们透露,很多演出公司凭借政府关系独揽当地晚会市场,并排挤一些优秀的演出公司,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如果少了公款消费,反而更加有利于推动演出活动回归本源向市场求生存。事实也证明,“隐形市场收缩”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部分民营演出公司而言正是机遇,演出的场次或不降反升。
中国国家话剧院东方先锋剧场经理傅维博此前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就坦言,只有让各类演出团体、演出商以及创作者能公平地获得资源才能使演出市场走向繁荣和健康。对此,李牧则认为,“政府举办的大型演出活动减少了,虽然减少了业界部分收入,却也为更多的优秀作品放大了市场空间,这反而促进了市场的活跃。”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了担忧,短期内演出市场一定会经历一段“阵痛期”,一位资深人士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判断,“如音乐类演出,特别是对演唱会而言,随着政府‘买方’逐渐退出演出市场,演唱会走向市场后能顺利实现盈利的并不多,包括被大众所熟知的韩红、孙楠、那英等众多一线歌星的个人演唱会想实现盈利都非常困难。”据该人士透露,目前能做到稳赚不赔的只有陈奕迅、张学友以及来自韩国SM公司旗下的EXO和Super Junior等少数组合。
一位演出商还向中国商报记者透露,被称为稳赚不赔的周杰伦演唱会在某个场次也已经出现了亏损迹象,“这意味着演出商们必须要开始正视市场的调整,并及时做好转型准备。”作为前《同一首歌》导演组成员之一的陈先生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市场的调整正在倒逼演出商进行创新和改革,一些需要政府巨额投资才能支撑的“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演出项目,被迫要转型为“低调奢华有内涵”的小成本项目。
“由于政策的调整,之前演出市场的不正常发展所导致的泡沫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市场挤破,这必然导致表面上演出市场的阵痛和暂时的冷清。但随着市场由‘畸形的饱和状态’逐渐过渡到正常的饥饿需求,演出市场将会回归到应有的发展轨道上来。”北京市演出公司总经理张海君如是分析。
民营院团或占得转型先机
如今市场的调整使得一些国有演出团体必须直面改革。据悉,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摒弃“奢华大歌舞”,主推“成本低调、艺术高调”模式;而长年“漂”在北京、以给大晚会伴舞为生的吉林市歌舞团也已开始开辟新战场。
据记者了解,目前一些改制早的院团经过几年的市场磨练,探索出了自己的经营方式,演出场次明显增加,而刚完成改制的院团演出场次和演出收入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这说明国有院团改制方向是正确的,但面向市场求生存还需要有一个过程。”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副主席朱克宁表示。“要明确一个前提,那就是在演出行业中市场化和商业化的区别。”朱克宁认为,目前我国演出市场的基本格局,是演员演出什么剧目,观众就买什么票,演员表演什么观众就看什么,这种需求是单向的,这样一种买与卖的形式,可以归结为商业化,还不能够被称为市场化;较典型的是一些文艺院团会根据一些主题或者特殊需要去创作一台晚会,较终由政府买单,一旦这些所谓的“市场”不复存在或减少,演出收入出现下滑趋势也就在所难免了。
而相比国有演出院团稍显被动的生存方式来说,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生存环境虽然改观不大,但受政策调整影响较小,仍处于稳步发展状态,并逐步开始向以树立品牌为主的集约型经营转变。创立于2008年的哲腾文化长年从事戏剧的创意生产、制作、包装、运营等一体化的戏剧传播工作,近年来已经出品了包括《嫁给经济适用男》、《未完待续!!!》、《剩女郎》等多部有代表性的先锋经典话剧,成为京沪两地小剧场先锋话剧的一面旗帜。而随着80后、90后消费能力的崛起,这些贴近年轻人现实生活的小成本话剧将成为京沪两地年轻人茶余饭后的消费选择之一。
从事金融行业的80后戏剧爱好者杨占勇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先锋话剧的创作和表演团队以80后为主,无论从内容上还是表演形式上都很贴近观众的现实生活和感受,所以非常有共鸣。此外,这些先锋剧互动方面的创新总是能带给观众惊喜,而且票价也不贵。”他告诉中国商报记者,自己差不多每周要和朋友们一起看两至三场小剧场的话剧。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演出市场开始显得不景气,但根据报告显示,去年话剧演出总场次为1.12万场,占专业剧场演出总场次的15.1%,票房收入15.94亿元,平均票价和上座率均比上年有所上升。随着文化部门积极简政放权,进一步取消和下放演出审批,为演出市场繁荣创造了政策环境。与小剧场先锋话剧发展渐入佳境相类似,小剧场演唱会也开始运营得风生水起。中国商报记者调查发现,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糖果大楼三层的星光现场小型音乐厅几乎每周都有来自国内外的演出团体在此表演,由于门票价格不到100元,这里几乎场场爆满。“小场馆演唱会风险低,成为市场的新亮点,同时欧美来华演出也较去年有所增加,摇滚类演出增多,市场趋于多元化。”朱克宁如是说。
不过报告也认为,我国演出市场还存在一些制约性问题。比如,部分二三线城市剧场空巢现象明显。目前,全国剧场总数为2132个,其中以艺术类演出为主的专业剧场1279个,约占剧场总数的60%,其余约40%的剧场中有20%改为旅游演出剧场或娱乐演艺场馆、20%转作其他用途或闲置。而在全国1279家专业剧场中,2003年后新建或改建的剧场约占46%。除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之外,全国其他地区专业剧场年平均演出场次仅为58场,其中年演出场次达到50场以上的剧场占总数35%;此外,优秀原创作品的缺乏也制约了演出市场的发展,2013年上座率排名第一的话剧演出,主要以复排与改编为主,话剧创作面临院团编剧锐减、编剧岗位虚设、编剧人员老化等诸多问题。由此可见,创作力量的匮乏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制约演出市场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