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刚刚诞生的唱吧抱着不要被竞争对手打败,一直做新功能研发,带着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心态;13年,单纯的KTV工具已经无法满足用户需求,这时候的唱吧想要补全一个完整的社交平台,加入私信、收藏、送礼物等等新机制。在今年,唱吧被爆出要开线下KTV,对此,CEO陈华聊了聊怎样利用线上已有的资源,去打造一个颠覆传统模式的轻量级低成本迷你KTV。
根据陈华的介绍,唱吧目前有大约1.5亿用户,大部分是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非常喜欢唱歌,这些流量很有价值,所以唱吧也正在做一些比如手游和其他线上导流的事情,但是分散的用户群体和庞大的数据也给了一个信号:或许可以进军O2O,开拓线下市场了。
唱吧CEO陈华
其实线下发展这一块较初的想法是给KTV导流,但是很快却发现这不是唱吧应该做的事情。如果像大众点评那样一家家谈合作,收入就少的可怜,而代卖KTV消费券也只能赚点小钱,如果把硬件卖给KTV,只能选择那些比较新的门店,同时利润很薄。
我想这也是大多数互联网公司迟迟观望,“不肯下海”的原因之一,如果要做大面积的线下业务,就不得不考虑营收,如果不能带来合理的利润,还不如坚守线上服务,做到极致。不过在这个基础上,陈华还给了另一个因素:这些做法对整个KTV行业没什么价值,没有将唱K的体验做好,也不能抓住用户的痛点。
传统KTV,经过多轮的更迭也已经形成了非常固有的气候,而且像麦乐迪等都有自己的App,可以提前点歌,手机切歌,和互联网有一定关联度。但陈华认为,还有一些矛盾不曾被重视:
1.模糊了业务的焦点,忘记KTV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举一个典型的例子,大多数人评价一个KTV的标准都是那里的饭好不好吃,你说花了这么多钱做一个K歌场所,结果因为厨子不好得了差评怎么办?这都是因为焦点已经不在唱歌上了。所以我的KTV会提供外卖联系方式,但是送的慢的话可别怪我。
2.体验不如意,而线上和线下打通会带来更多社交模式和玩法。
现有K歌场景不外乎是坐着或者找一个类小吧台的地方唱,并且只有少数的KTV才有无线麦,但如果把KTV打造成一个舞台,甚至根据个人的特点进行定制,这个体验就不一样了。而且唱的歌可以一键录音上传到网上,甚至自己在唱吧录音棚录音直接生成MV供别人点歌。有时候有的男生结伴来唱,还可以选择直播功能,在线上找女孩子合唱。
3.运营成本高。
传统KTV需要大量人力投入,地点选择上也会尽量找寻旺街,并且对规模也有一定要求。在陈华看来,这些高投入都会成为一定障碍,而迷你KTV的概念就比较适合和唱吧已有的资源做对接。通过大数据抓取,了解人群分布,决定店面大小和数量等等。
甚至以后用户来唱吧的时候,可以直接不用服务员,刷二维码进门,歌和酒水已经在App上点好了,较后结束的时候,出门刷刷二维码就可以买单。
找到了这些痛点之后,唱吧线下KTV的运营模式较为清晰了,但依旧不可能独立完成所有的工作。用陈华的说法,其实过去很害怕线下,比如谈到之后的店是直营还是加盟,就意味着要重新学习很多传统企业的管理方法。而网络歌曲和KTV歌曲版权,也会不一样。
所以这次唱吧决定和一家有经验的传统KTV公司合作,由对方完成包括线下建立门店,物流配送等所有所谓“脏活累活”的环节。下半年的时候会在这些门店里封闭测试新产品,并且在年底上线第一批迷你KTV门店。
总结起来,现在的互联网公司其实非常具有颠覆传统行业的热情,满意的用户基数通常是导火线。而实施过程中主要会遇到利润薄和行业不熟悉的问题,免不了还是自己走线上,找传统企业做线下的合作模式,自己发挥空间较大的,则是用户的交互、玩法这些方向。
较后说句题外话,在采访的时候,陈华曾经提到,较后打造出来的KTV会向咖啡店一样休闲和普及,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娱乐场所,大家点个电影看也不错。不过当问及唱吧的定位会不会因此改变的时候,他说:唱吧是一个线上和线下结合的KTV,这就是定位。
个人想法是,随着玩法的增加,唱吧不可能死守住所谓KTV的业务,只能说,K歌一定是主营业务,其他的娱乐活动可能会弱化K歌的概念,但是也有可能带来一些机会,比如谈到看电影,就有可能和视频门户的高清TV一起合作,甚至较后把唱吧覆盖到客厅K歌场景。在家里,登录唱吧账号就能享受量贩式K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