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5年,可谓是中国演出市场跨越发展的5年——演出场次、剧目、观众和票房等增长显著,剧场建设和剧目创作硕果累累,演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跨界融合步伐加快,开辟演出市场新模式与新思路;院线建设、集聚区发展出现新高潮,演艺集约化水平不断提升;“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头并进,演出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扶持政策与日俱增,市场管理与时俱进,演出外部环境大为改善。可以说,随着市场的日益繁荣,演艺业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民群众较主要的文化消费渠道之一。
演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十七大以来,随着文艺表演团体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了市场需求,演出经纪机构等市场主体建设取得良好效果,我国演出市场总量显著增长。据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娱乐演出艺术品市场管理处处长李蕊介绍,截至2011年,全国共有演出经纪机构2725家,文艺表演团体7069家,演出场所经营单位1959家,演出场次达到155万场,观众人次7.4亿人次。
5年来,全国各地大中城市演出市场呈现持续火爆的态势。据统计,2011年,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增长幅度约为20%,其中北京市全年演出2.1万场,观众人次达到1000万人以上,演出总收入超过14.05亿元,超过了同期的电影票房收入。而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二三线城市增长幅度更加明显,达到30%左右。
伴随市场规模扩大的,是场馆建设的步伐加快和精品剧目的层出不穷提供的强大支持。
据统计,2010年至2013年,全国已建成和将建成的大剧院在40家左右,总投资规模预计在320亿元以上,平均每年要建成10家大剧院,建设力度、投资规模、占地面积等均超以往。目前大剧院建设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从东部到西部,从沿海到内地,从经济发达城市到一般发达城市,大剧院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而在精品剧目创作方面,2011年7月8日至2012年1月19日,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上海东方传媒集团和韩国希杰集团联合制作出品的世界经典音乐剧《妈妈咪呀!》中文版无疑是近几年中国本土化演艺剧目创作的精品力作的代表,该剧在上海、北京、广州、重庆、武汉、西安6地连演191场,观众超过30万人次,票房超过8500万元,成为2011年度国内较受瞩目的演出项目。
集聚区+院线:布局全产业链
十七大以来,在市场的主导和政策的扶持下,国内演出市场的产业布局不断优化,趋于合理,其较为显著的表现便是以“面”为特征演艺集聚区建设热潮和以“线”为特征的演出院线扩张。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在规划和建设的演艺集聚区近10个,如北京的天桥演艺区、上海的现代戏剧谷、天津的盘龙谷等,集聚效应迅速显现,演出市场规模快速扩大。
去年10月,投资达150亿元的北京天桥演艺区和规划总面积近百万平方米的北京天坛演艺区同时奠基开建,届时北京中心城区高水准的演出场所将一举超过120所。据了解,纽约百老汇的演出场所也不过40余个。
为了促进演艺产业发展,文化部近年来大力推动文艺演出院线建设。文化部文化市场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文化部希望通过实施文艺演出院线建设工程,打破地域界限和市场分割,降低演出流通成本,推动主要城市演出场所连锁经营,实现演艺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高科技化。
据了解,目前国内已形成了以保利院线、中演院线、国话院线、苏演院线、大隐院线、万达演出院线、北京儿艺院线和戏逍堂小剧场院线等为龙头的院线体系。截至目前,中演院线旗下已拥有广州大剧院、上海大宁剧院、甘肃大剧院3家直营剧院和16个省区市的35家加盟剧院,初步形成了在北上广三大演艺中心城市的市场战略布局,并基本形成贯穿东中西部的全国性演出院线雏形。
演出与其他业态融合成为常态
随着科技的进步、市场的培育和政策的扶持推动,十七大以来,国内演出市场与旅游、网络、动漫等领域跨界融合趋势日益明显,演出新业态不断涌现。李蕊表示:“近年来兴起的旅游演出、动漫演出、音乐节等大型演出活动为演出产品的创作、运营带来新的模式,注入新的活力,有助于提升演出产品的文化内涵、拓宽演出策划的融资渠道、推广演出宣传的品牌理念、挖掘演出消费的市场潜力。”
为促进演艺业与其他业态的融合,十七大以来,文化部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试点方案。如2011年9月,为了推动网络演出市场的发展,文化部文化市场司授牌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北京新浪互联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等13家单位作为网络演出试点单位,以鼓励这些企业开拓创新,引领网络演出市场的发展。
为了推动旅游演出的发展,近年来,文化部加强了和国家旅游局以及地方的合作。如2010年10月至11月,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在其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上公布了《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旅游演出类》,通过示范引导将旅游演出业推向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同时,文化旅游节通过精品展演等系列文化活动为主办城市带来了大量游客和联动效益,开创了以文化项目弥补旅游市场季节性浮动的先例。其中运作《宋城千古情》的杭州宋城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已经顺利实现上市,成为中国旅游演艺业第一股。据宋城“掌门人”黄巧灵介绍,在《宋城千古情》的市场实践中,“演艺+旅游”的模式发挥了巨大作用,这台戏的观众近95%是来杭州的游客。
演出市场国际化趋势更加显现
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演出市场陷入低迷,但国内演出市场的巨大潜力与增长态势吸引了国际巨头的关注,许多经典演出剧目和高端演唱会移师中国,中国也开始成为一些国际品牌演出项目首演站点。据统计,2011年我国引进国外演出项目1056项,比2010年增加17%。
与“引进来”相对应的,是中国演出近年来坚持不懈“走出去”的努力。比如作为引领中国舞台剧走出去的龙头企业,天创国际演艺制作交流有限公司截至去年底,其原创品牌剧目《功夫传奇》国内外演出已突破5000场,其中在海外驻、巡演1159场。而在2009年,天创国际成功地在美国第三大演艺中心——密苏里布兰森市购买了白宫剧场,并于2010年7月开始驻场演出原创剧目《功夫传奇》,在通过资本运营,收购海外资产方式带动中国演出产品“走出去”做出了有益探索。
此间,文化部等主管部门出台的金融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及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系列政策对于天创国际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如2009年6月,天创国际演艺制作交流有限公司从北京银行获得为期一年、总额700万元的贷款,用以进行《功夫传奇》在英国伦敦大剧院的28场商业演出,天创也成为首家从银行筹措到资金的舞台剧创作公司。
为演出市场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演出市场日益繁荣的背后,是作为主管部门的各级文化部门持之不懈的努力。文化部近几年的演出市场管理继续以《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为依据,坚持依法行政,坚持简政放权,并及时针对演出市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趋势、新问题及时调整、完善管理。
2010年5月,文化部印发《关于建立预防和查处假唱假演奏长效机制维护演出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从建立假唱、假演奏预防机制,加强演出市场现场监管、加大假唱、假演奏行为查处力度,加强行业自律等角度作出了相关规定。2011年,针对节庆类演出监管、高票价、演出形态多元化等问题,文化部出台了《关于加强演出市场有关问题管理的通知》,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与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相衔接,使演出市场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同时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开展边境演出审批下放试点工作,印发了《营业性演出审批规范》及《营业性演出审批相关文书格式(样本)》,加强了属地监管,使演出审批程序更加透明,各地演出审批更加规范,效率明显提升,为演出市场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为全面加强演出市场现场监管,文化部针对一些媒体曝光的部分地区存在色情低俗演出现象以及演出市场管理不严、执法不力等问题,积极部署查处工作,下发了《文化部关于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全面加强演出市场管理的通知》,严格执行营业性演出经营主体准入制度,切实加强营业性演出活动审批工作、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管理和营业性演出活动的现场监管,构建演出市场诚信体系,充分发挥演出行业组织作用,发动社会力量加强社会监督。
以上信息由烟台灯光音响网提供 |